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教案

灰灰 分享 时间: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

通过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学习,了解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历史,了解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艰难过程。认识实验、假说、模型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。一起看看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教案!欢迎查阅!Q6N本库

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教案1Q6N本库

一、学习目标Q6N本库

1. 通过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学习,了解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历史,了解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艰难过程。认识实验、假说、模型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。体验科学实验、科学思维对创造性工作的重要作用。Q6N本库

2.了解钠、镁、氯等常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,知道它们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通过得失电子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的事实。通过氧化镁的形成了解镁与氧气反应的本质。了解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的关系。Q6N本库

3.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,了解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。Q6N本库

二、重点、难点Q6N本库

重点: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演变Q6N本库

镁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本质Q6N本库

难点:镁和氧气发生化学的本质Q6N本库

三、设计思路Q6N本库

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教案2Q6N本库

1、内容和进度:完成2 -1 脂肪烃 一节的教学Q6N本库

第1课时:烷烃 第2课时:烯烃Q6N本库

第3课时:炔烃、脂肪烃的来源及其应用 第4课时:习题讲解Q6N本库

2、重点和难点突破Q6N本库

教学重点:1、烯烃、炔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Q6N本库

2、乙炔的实验室制法Q6N本库

教学难点:烯烃的顺反异构Q6N本库

附导学案: 2-1 脂肪烃Q6N本库

课前预习学案Q6N本库

一、预习目标Q6N本库

1、了解烷烃、烯烃代表物的结构和性质等知识Q6N本库

2、了解乙炔和炔烃的结构、性质和制备等知识Q6N本库

3、了解烯烃的顺反异构概念、存在条件和脂肪烃的来源Q6N本库

二、预习内容Q6N本库

(一)、烷烃和烯烃Q6N本库

1、分子里碳原子跟碳原子都以 结合成 ,碳原子剩余的 跟氢原子结合的烃叫烷烃。烷烃的通式为 ,烷烃的主要化学性质为(1) (2)Q6N本库

2、烷烃和烯烃Q6N本库

(1)烯烃是分子中含有 的 链烃的总称,分子组成的通式为cnh2n,最简式为 。烯烃的主要化学性质为(1) (2) (3)Q6N本库

(3)顺反异构的概念Q6N本库

(二)乙炔Q6N本库

1、乙 炔的分子式 ,最简式 ,结构简式Q6N本库

2、电石遇水产生乙炔的化学方程式为 3、乙炔燃烧时,火焰明亮并伴有浓烈的黑烟,这是因为乙炔Q6N本库

4、乙炔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Q6N本库

5、炔烃典型的化学性质有(1) (2) (3)Q6N本库

(三)脂肪烃的来源Q6N本库

根据课本p35页【学与问】,阅读课本p34~35,完成下表:Q6N本库

石油工艺的比较:Q6N本库

工艺 原理 所得主要产品或目的Q6N本库

分馏 常压分馏 利用各组分的_______不同 石油气,_______, ,[来源:学,科,网z,x,x,k][来Q6N本库

_______, ( ,Q6N本库

, )[来源:学科网zk]Q6N本库

减压分馏 利用在减压时,____ _降低,从而达到分离_______目的Q6N本库

催化裂化 将重油(石蜡)在催化剂作用下,在一定的温度、压强下,将________断裂________. 提高汽油的产量Q6N本库

裂 解 又称______裂化,使短链烃进一步断裂生 成_________Q6N本库

催化重整 提高汽油的辛烷值和制取芳香烃Q6N本库

三、提出疑惑Q6N本库

同学们,通过你的自主学习,你还有哪些疑惑,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Q6N本库

疑惑点 疑惑内容Q6N本库

课内探究学案Q6N本库

一、学习目标Q6N本库

1.了解烷烃、烯烃、炔烃物理性质的变化与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的关系Q6N本库

2、能以典型代表物为例,理解烷烃、烯烃、炔烃的化学性质Q6N本库

3、了解烷烃、烯烃、炔烃的特征结构、烯烃 的顺反异构和乙炔的实验室制法Q6N本库

4、让学生在复习、质疑、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增长技能,Q6N本库

学习重难点:Q6N本库

1、物理性质的规律性变化、烷烃的取代反应Q6N本库

2、烯烃的加成反应、加聚反应、烯烃的顺反异构现象Q6N本库

3、实验室制乙炔的反应原理及反应特点Q6N本库

二、学习过程Q6N本库

探究一:烷烃、烯烃的熔、沸点Q6N本库

阅读p28思考和交流Q6N本库

思考; 烷烃的沸点与其分子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 之间的关系Q6N本库

(a)随着分子里含碳原子数的增加,熔点、沸点逐渐 ,相对密度逐渐 ;Q6N本库

(b)分子里碳原子数等于或小于 的烃,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,其他烃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液体或固体;Q6N本库

(c)烷烃的相对密度 水的密度。Q6N本库

(d)分子式相同的烃,支链越多,熔沸点越Q6N本库

练习:比较正戊烷、异戊烷、新戊烷沸点高低探究二:烷烃和烯烃化学性质Q6N本库

1、烷烃的化学性质特征反应Q6N本库

(1) 甲烷与纯卤素单质(cl2)发生取代反应,条件:Q6N本库

(2) 反应式Q6N本库

2.烯烃的化学性质Q6N本库

(1)燃烧Q6N本库

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教案3Q6N本库

知识目标Q6N本库

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、用途。Q6N本库

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规律及性质的不同点。Q6N本库

能力目标Q6N本库

运用“对立统一”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掌握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。Q6N本库

情感目标Q6N本库

通过阅读材料“侯氏制碱法”,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方面的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。Q6N本库

教学建议Q6N本库

教材分析Q6N本库

钠的化合物很多,本节教材在初中已介绍过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等的基础上,主要介绍过氧化钠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。Q6N本库

对于过氧化钠,重点介绍它与水的反应,及与二氧化碳的反应。同时,还简单介绍了过氧化钠的用途。其中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本节的难点。Q6N本库

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,重点介绍它们与盐酸的反应,以及它们的热稳定性。同时,通过对它们的热稳定性不同的介绍,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。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,同时也是本节的重点。Q6N本库

本节教材与第一节教材相类似,本节教材也很重视实验教学。例如,教材中对过氧化钠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介绍,都是先通过实验给学生以感性知识,然后再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,引导学生共同得出有关结论。这样编写方式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,使他们能主动学习。教材最后的家庭小实验,具有探索和设计实验的性质,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能力。Q6N本库

在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及它们的热稳定性时,采用了对比的方法,这样编写,可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,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,有利于理解、记忆知识,也有利于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。Q6N本库

教材也重视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及化学史的教育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。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方面的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。Q6N本库

教法建议Q6N本库

1.加强实验教学。可将一些演示实验做适当的改进,如〔实验2-5〕可改为边讲边做实验。可补充Na2O2与CO2反应的实验,把蘸有Na2O2的棉团放入盛有CO2的烧杯中,观察棉团的燃烧,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反应及其应用。Q6N本库

还可以补充Na2O2漂白织物的实验,以说明Na2O2的强氧化性。Q6N本库

Na2O2 的性质也可运用滴水着火这一引人入胜的实验来引入。Q6N本库

2.运用对比的方法。对于Na2CO3和NaHCO3的性质,可在学生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,让学生填写表格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,使他们积极参与。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训练学生科学的方法。Q6N本库

3.紧密联系实际。Q6N本库

教学要尽可能地把性质和用途自然地联系起来。对NaHCO3的一些用途所依据的化学原理(如制玻璃、制皂),可向学生说明在后面的课程里将会学到。Q6N本库

4.阅读材料“侯氏制碱法”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。指导学生认真阅读,或参考有关我国纯碱工业发展的史料,宣扬侯德榜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。也可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,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侯氏制碱法讲座。Q6N本库

教学设计示例Q6N本库

课题:钠的化合物Q6N本库

重点: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Q6N本库

难点: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Q6N本库

教学过程Q6N本库

[提问]钠与非金属反应,如Cl2、S、O2等分别生成什么物质?而引入新课Q6N本库

1.钠的氧化物Q6N本库

(1)展示Na2O、Na2O2样品,让学生观察后总结出二者的物理性质。Q6N本库

(2)演示课本第32页[实验2一5]把水滴入盛有Na2O2、Na2O固体的两只试管中,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,检验生成气体(图2-6)。Q6N本库

演示[实验 2-6]用棉花包住约0.2g Na2O2粉末,放在石棉网上,在棉花上滴加几滴水(图2-7)。观察发生的现象。让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分析出钠的氧化物的化学性质。Q6N本库

①Na2O、Na2O2与水反应Q6N本库

2Na2O2+2H2O=4NaOH + O2↑(放出氧气)Q6N本库

Na2O+H2O=2NaOH(不放出氧气)Q6N本库

②Na2O2、Na2O与CO2作用Q6N本库

2Na2O2+2CO2=2Na2CO3 + O2↑(放出氧气)Q6N本库

Na2O+CO2=Na2CO3(不放出氧气)Q6N本库

[讨论]Q6N本库

①Na2O2是否是碱性氧化物Q6N本库

②Na2O2是否是强氧化剂Q6N本库

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结论:Q6N本库

Na2O2与水作用除生成NaOH还有氧气生成,与二氧化碳反应除生成Na2CO3外也还有氧气,所以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,由于与某些物质作用产生氧气,所以是强氧化剂。Q6N本库

[补充实验]Na2O2溶于水后Q6N本库

①作有色织物的漂白实验,有色织物褪色。Q6N本库

②将酚酞试液滴入该溶液,酚酞开始变红,又很快褪色。Q6N本库

[结论]过氧化钠有漂白作用,本质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。Q6N本库

(3)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Na2O2的用途Q6N本库

授课过程中始终要求对比的形式进行比较氧化物的联系与区别Q6N本库

2.钠的其他重要化合物Q6N本库

碳酸钠和碳酸氢钠Q6N本库

①展示Na2CO3 、NaHCO3样品,做溶解性实验。Q6N本库

演示实验第32页[实验2-7][实验2-8]Q6N本库

a.Na2CO3 、NaHCO3与盐酸反应,比较反应速率快慢Q6N本库

b.Na2CO3 、NaHCO3、CO的热稳定性实验Q6N本库

通过观察到的现象,将二者的性质总结列表。Q6N本库

②让学生回忆将过量CO2通入澄清石灰水时的反应现象及有关化学方程式:Q6N本库

CO2+CaCO3+H2O= Ca(HCO3)2Q6N本库

[提问]: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外因条件变化时,二者可否相互转化?Q6N本库

提示Na2CO3也具有和CaCO3相似的性质:Q6N本库

Na2CO3+CO2+H2O= 2NaHCO3Q6N本库

碳酸氢钠也具有Ca(HCO3)2相似的性质:Q6N本库

③“侯氏制碱法”及碳酸钠、碳酸氢钠存在、制取用途等可由学生阅读课文后总结得出。Q6N本库

总结、扩展:Q6N本库

(1)总结Q6N本库

通过列表对比学习:钠的氧化物;碳酸钠和碳酸氢钠;以及连线法表示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,可使学生更直观地掌握元素、化合物知识,及用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掌握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。Q6N本库

(2)扩展Q6N本库

根据Na2O2的性质可知Na2O2与CO2 、H2O反应,则可增加可燃烧气体(如CH4、 H2、 CO……)与Na2O2共存于密闭容器,电火花点燃时反应以及酸式碳酸盐与Na2O2共热时的反应,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。Q6N本库

根据Na2CO3和NaHCO3的相互转化,不仅可掌握碳酸盐、碳酸氢盐相互转化的一般规律,同时要指出Na2CO3和NaHCO3在固态时和溶液中要用不同的检验方法,在固态时,可用加热法,在溶液中则需选用BaCl2溶液和CaCl2溶液,而决不能用Ca(OH)2溶液或Ba(OH)2溶液。Q6N本库

布置作业:Q6N本库

1.补充作业Q6N本库

(1)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过量的CO2的现象及原因是什么?Q6N本库

(2)有一部分被氧化的钠块(氧化部分生成Na2O和Na2O2)5g,与水完全反应,生成气体1.12L(标准状况),将这些气体引燃后冷却到标准状况,剩余气体为0.0336L,求钠块中单质钠、氧化钠、过氧化钠各多少克?Q6N本库

(3)由Na2CO3·nH2O与NaHCO3组成的混合物28.2g,放入坩埚中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变时,将残留固体用足量的盐酸溶解可产生标准状况的气体3.36L;若将28.2g原混合物与盐酸反应则放出标准状况下气体4.48L,由此计算:①残留固体质量,②n值,③NaHCO3质量Q6N本库

(4)今向100g 8%的NaOH溶液中通入CO2,生成的盐的质量为13.7g时,通入多少克CO2?Q6N本库

(5)200℃时,11.6g CO2和H2O的混合气体与足量Na2O2充分反应后,固体质量增加3.6g,求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。Q6N本库

2.教材有关习题Q6N本库

参考答案:Q6N本库

(1)现象:产生白色沉淀Q6N本库

原因:①溶解度:Na2CO3 > NaHCO3Q6N本库

②溶质的质量:2NaHCO3>Na2CO3 (168>106)Q6N本库

Na2CO3+CO2+H2O=2NaHCO3Q6N本库

③溶剂:反应消耗水,使溶剂减少Q6N本库

Q6N本库

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教案相关文章:Q6N本库

★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教案模板Q6N本库

★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五教案模板Q6N本库

★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三章第三节教案模板Q6N本库

★ 人教版高二化学教案模板Q6N本库

★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Q6N本库

★ 最新的高中化学教案模板Q6N本库

★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二全册教案模板Q6N本库

★ 人教版高中化学乙醇教案模板Q6N本库

★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教案模板Q6N本库

★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教案模板Q6N本库

221381
领取福利

微信扫码领取福利

微信扫码分享